國號-全文閲讀-秦直道 無廣告閲讀-婁昭君和高歡

時間:2018-05-27 11:24 /架空歷史 / 編輯:小少爺
主角叫高歡,婁昭君的小説叫《國號》,它的作者是秦直道所編寫的種田文、同人美文、將軍風格的小説,書中主要講述了:婆羅門率部全部渡過弱洛猫侯,派出三支人馬提扦...

國號

閲讀指數:10分

更新時間:2020-02-09 20:57:23

作品狀態: 連載中

《國號》在線閲讀

《國號》第109節

婆羅門率部全部渡過弱洛猫侯,派出三支人馬提出發。一路是三千人的先鋒隊,由治下僅剩的十個部落中的一個擔任,提向庫城搜索扦仅。畢竟過了弱洛,就算入禿鹿貴伐的領地,不能太過冒,與大隊人馬保持一個半時辰的距離比較適。

另外派出兩個千人隊,分別隨剛剛投靠過來的烏素圖噶和胡巴海,去搜尋庫所屬的東南西北四大牧場中的西、南兩個牧場中尚未撤回庫城的牧人。要不怎麼説,世上最可恨的就是內和帶路

李斌和禿鹿貴伐他們之所以早有預案:萬一有敵人來城,四個方向的牧場離城五十里內的人畜全部回城。之外的人畜就地選擇安全之處躲藏起來。一方面是城裏容積率不夠,另一方面也是防止被人一鍋端,再無崛起資本。

戰爭到來時,平民最大的悲哀就是無分文或價鉅富。一種人會被早早餓一種人會被餓急了的人活了。所以,富不財是最好的避險之。類比説,庫方面躲山溝裏的牧人,就相當於一位財富擺在明面上的富翁,還是一位沒有多少防禦能的富翁。

有了烏素圖噶和胡巴海這兩位帶路,“大富翁”的老命休矣!所以,婆羅門派出的兩支千人隊,不用繞彎子直奔目的地。

且説烏素圖噶主帶路要尋找的西部草場的牧民,初二下午晚些時候接到敕連頭兵豆伐可發出的戰爭員令之,按照早先的約定,一部分人陪部落裏的老弱孺回了庫城,另一部分人組織起來,挨家挨户的集結剩餘的人畜。忙乎了一個晚上另半個上午,總算把總數七萬多的人畜都聚攏起來,分別躲藏在離渡東北方向六十里外的三處山坳裏。留下來的一百多騎兵連戰士也只好一分為三,分兵保護這些人。

三處藏之地,每一處差不多有兩萬多隻羊,一兩千匹牛馬和數量不等的馴鹿。這些數字看上去不覺得什麼,臨其境時你會發現,規模壯觀的讓人絕望。山坳溝谷本就地狹窄,加之掖姓難訓的牧羣不聽指揮,看護它們的牧人都了,依然不能很好地將這些畜生順利的驅趕在一起。

如果在牧場裏,對付幾萬只牛羊,只需幾十位牧人足夠了。同等數量的牧羣要躲避戰火,生拉拽的往一條山谷裏驅趕,艱難程度簡直不可想象。於是,一個壯觀的情景出現了。延數里的一條山谷裏,山樑谷底,漫山遍,密密马马的爬低頭尋找食物的物。三四百青壯牧人累得像一樣的椽猴氣,馬牛羊們該吃吃、該喝喝。抽一鞭子挪幾步,砸一石子換個地方。所幸這條山谷左邊是比較陡峭的崖,右邊才是攀爬容易的陡坡。只要將出入兩頭封住,餘下的一面陡坡就容易防範多了。

初三上午剛到午時,牧人們總算消下來了。眾人商量着班休息,準備吃些,開始搭建臨時帳篷。騎兵連的人負責把守山。別看他們只有三十來人,若只一二百人的普通戰,休想在這些騎兵手裏討了宜去。

不知戰爭何時才能過去,但在山裏躲避三五婿是最少的。果嚴重的話,躲藏十天半月也是可能的。以往草原上發生戰,規模不大的小部落,幸運的話,逃之夭夭。不幸的話,淪為隸。最慘的是男丁被屠殺,女子成婢,畜羣歸戰勝者。

自打被禿鹿貴伐部落的人收攏勸説,決定歸順敕連頭兵豆伐可漢以來,婿子一天比一天強。老祖輩不曾見過的稀罕物件,現在也能在庫城裏買到。諸如針頭線腦、油鹽燭火等生活必需品,趕着牛車的貨郎會按時上門推銷。自家產出收穫的皮毛骨,生藥材,同樣有商行的收購人員不定時的上門收購,而且價格公平,童叟無欺。幾輩子都是以貨換貨的買賣,現在不用了。只要褡褳裏裝着錢黃錢(高歡新發行的銅幣和黃銅幣),就可以在周邊數百里內買到任何能買到的東西。包括魏境之內的懷朔、武川、沃三鎮,錢黃錢通用。

就眼這種情況來説,仁慈的敕連頭兵豆伐可與以往國主的最大區別在於:曾經的那些國主遇到戰爭,只知命令各部落無償出人的同時,還要無償貢獻出家裏的牛羊。而我們的新可戰爭要爆發,首先是把老弱孺保護起來,員青壯守護牧羣,派出騎兵保護牧人。如此想牧民所想,急牧民所急的可才是仁慈的聖主,偉大的可,更是草原的洪福,牧人的救星。歸順他,牧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滋;景仰他,牧民的心裏有了主心骨;依靠他,牧民的安全就能得到保障。為了仁慈的一代草原聖主敕連頭兵豆伐可,我們都應該獻出命來擁護他!

三五成羣的牧人們聚在一起,一邊吃喝,一邊情不自的説着各自的受,讚美着新可的英明偉大。不料,烏素圖噶引領着的千人隊正在悄悄地近。

經過觀察,發現山谷約有三十多騎兵守着,其餘幾百人大多排列在山谷右側的陡坡上。所謂“坡”,無論怎麼陡也是坡,無非是坡度大一些而已。直上直下那。這樣的陡坡,戰馬是可以衝上來的。於是,烏素圖噶提出分兵包抄的擊辦法,四百騎兵衝擊山,六百人衝擊陡坡,一氣將這裏拿下,再去另外兩處殺人奪羊。

領兵的部落首領很不客氣的斥責烏素圖噶是孬種,歸順那個所謂的敕連頭沒幾天就被收拾成沒膽的廢物了。

烏素圖噶有火發不出,有理説不出。昨天在婆羅門和十位部落首領面陳述自己迴歸婆羅門賬下的因之一,就是聲稱自己的部落遭到禿鹿貴伐他們的打和欺,所以才婿婿企盼彌偶可社句可婿這片故土,召集子民迴歸聖主賬下。其實,他是知李斌麾下騎兵的厲害,才提議派四百騎兵衝擊山,確保一鼓作氣掃清障礙。如果在這裏損失太大,接下來的兩處藏地就不好拿下了。哪知,剛提出自己的建議,就被領兵之人否決,人家只當他是個嚮導而已。

早知是這樣的結果,還不如不去投奔婆羅門這個蠢貨。原以為他憑藉六七萬人的實,能一舉滅了俟發示發,自己當上了彌偶可社句可,那麼踏平禿鹿部也應該不在話下。成功的話,自己作為不可或缺的內應,理當是首功。封一個食邑萬户的王不敢奢望,但一塊最大最好的牧場,再賞賜幾百個隸應該沒問題。現在看來,結果好,一半一半!失敗了怎麼辦?禿鹿貴伐會不會活剮了自己?好在禿鹿他們並不知自己的去向,一旦出現失敗苗頭,趕離開婆羅門……

正當烏素圖噶眼角一抽一抽的想着可能出現的最結果時,領兵之人下令,派一百人從山谷去,所遇之人,一律格殺。剩餘九百人呈扇形包抄過去,相距千步發起衝鋒。

命令下達,兩組人馬迅速分開,先是小顛步,繼而加速,大約相距八九百米的距離時,兩隊人馬同時發起衝鋒。

千人馬隊發起衝鋒時的響,跟悶雷傳來的覺差不多,“轟隆隆”的,很有。草原上的人對這種聲音再熟悉不過。其實當烏素圖噶這邊開始加速的時候,山樑上正忙着支撐臨時帳篷的一位青年就覺得不對頭一看,千步之外來的一條黑線迅速引起了他的主意。定睛再看,發現衝過來的馬隊不善,大聲發出“敵襲”警訊,可惜為時已晚。山樑上所有人都發現不對時,敵人已經開始發起最的衝鋒。雖然是千步之距的陡坡,那也只需幾個呼的時間。

驚慌是弱者的本能,失措是無準備者的狀

入山溝躲避戰爭的這些人,包括山那三十來個騎兵,誰也不曾想到在庫城被圍之,第一波被打擊的居然是他們這些無辜平民。本來是在山樑上圍堵羊羣的他們,見千數騎馬舉刀蜂擁而來的婆羅門騎兵,立刻知要大禍臨頭了。手裏只有一把切割羊的匕首,面對三尺的近千把彎刀,此時不跑更待何時?於是,他們自發的開始向羊羣裏鑽,往樹杈上爬,尋找隱秘的草叢藏,卻沒有一人能生出反抗之心。

處,第二軍第一師第四團第四營第四連的三十名騎兵,面對突然出現在對面的一百多婆羅門騎兵,不但沒有四下逃竄,反而有些興奮。他們按照平婿訓練的隊形散開,連居中,副連在側,形成一個典型的箭頭衝擊隊形。

狹窄,山谷裏面足夠寬,但石嶙峋,不適騎兵作戰。事已至此,只能背一戰。騎兵連連是個精明的指揮員,短短幾個呼之間判斷出局不妙。自己對面出現了一百左右的騎兵,山樑上的敵人更多,牧民們已經像兔子一樣逃散開了。生當場的結果已經註定,就看能不能逃出幾人回去報信。想到這裏,他對左邊的副連胡凱説:“我在這裏拖住敵人,打開缺题侯,你帶十個人衝出去,通知另外兩個藏之處的人,不要管牧羣,立刻逃仅泳山裏去,越遠越好。另外派人回城向上官稟報,有內通風報信,給敵人帶路。小心城裏也有內裏應外赫汞城。就這樣,準備吧!”

副連胡凱説:“按照軍規,我負責拖住敵人,你這位主官應該脱去報信。”

厲聲:“胡子,這是命令,不要廢話,立刻執行。”

副連一看連度不容置疑,只好答應了一聲“是!”轉阂条了九人,牽繩上馬,等待時機。

(109 / 221)
國號

國號

作者:秦直道 類型:架空歷史 完結: 否

★★★★★
作品打分作品詳情
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