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歸(增訂版)(全集)分章閲讀 14
[41]《胡适往书信选》,中册,中华书局1979年
版。
【收藏讀泓閣,防止丢失阅读度】
[42]《胡适记全编》,第7册,曹伯言整理,安徽
育
版社2001年
版。
☆、第30章 流亡岁月(1)
战争催生的中央博院
就在海战事正酣,蒋介石铁定了心
与
军决
雌雄之际,南京国民政府开始设法
用运输
量,把国家珍藏的
器、工业设施、战略
资和科研设备,经
江、陇海铁路和各条公路悄悄运往
地,以保存实
,
期抗战。与此同时,
据国民政府的命令,中央研究院各研究所与平津两地
学也开始向
沙与西安
带迁徙。
决策既定,傅斯年立即指示中央研究院各所扎
资仪器,打点行装,准备起程。
早在淞沪战事爆发,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考古组已
据战局演
,在富有远见和责任心的李济指挥
,开始对历次发掘的器
和各种器材打包装箱,准备
迁。据史语所《
事记》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月条:“本所随本院西迁,先选装最珍贵中西文图书、杂志及善本书共六十箱,首批运往南昌农学院,其余
千三百三十三箱分批运
沙。但部份殷墟
土的
骨、
骨及陶片等,限于运输工
,暂留原址。”八月条:“本院组织
沙工作站筹备委员会,本所迁入
沙圣经学院,所
傅斯年仍留南京,派梁思永为筹备会常务委员。”[1]
此次行,按照史语所研究
员石璋如的说法:“因为南京离
海很近,战事吃
,所以先行装箱。”在
作业中,首先选择重
的文
装箱,“像骨头就选
骨,其它部分就留
,这也是
种决定”[2]。
据
同的
况,傅斯年与李济、梁思永商定,已
装完毕的60箱最珍贵中西文图书及善本书等,由李济
自负责押运到南昌农学院保存,其
1300多箱
土器
,陆续运到南京
关码头装船,分批运往
沙,由梁思永总负其责,组织雇用船只、运输和安置。
就在史语所员装船
程中,
海战事已到了最为酷烈和决定胜负的阶段,
本飞机开始飞往南京实施轰炸。在
硝烟中,
批又
批
载着成箱国
的
船悄然离开
关码头,沿
江溯
西行。史语所
部分
员连同家眷
同随船起程,也有个别
员如那廉君、石璋如等乘
车从陆路绕
赶赴
沙。
由于从地迁
的机关太多,整个
沙市显得异常拥挤混
。圣经学院是
座三层楼的建筑,
间较
,且有地
室可储藏东西与躲避敌机投
的炸弹。时北
、清华、南开三所
学的师生已陆续
到
沙,并借用圣经学院
课,
部分
间已被三校占据利用,中央研究院只分
到三层楼的学生宿舍及
小部分
室,史语所运
的所有箱子都放在地
室暂存。10月之
,史语所
员
直忙于装船运输、搬运和整理,差
多到了10月中旬才开始安顿
。因梁思永
直在南京组织装船运输,
沙的搬运工作由董作宾、石璋如等
实施。当梁思永随最
只
船抵达
沙并与梁思成
家见面时,已是10月
旬,这时李济正以中央博
院筹备
主任的
份,率领部
奉命押运
百多箱国
级文
沿
江溯流而
,艰难地向重庆行
。这批文
是此
从北平抢运
在南京暂时收藏的。
1931年9月18,随着“九
八”事
爆发,
本军队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
步向华北地区
犯,威胁平津,中华民族
入了危难之际。鉴于清末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烧圆明园,导致
量价值连城的文
遭到焚毁和劫掠的悲惨命运,考虑到北平故宫等机构保藏的文
有在战
中被焚毁或遭
军抢劫的可能,故宫博
院院
易培基等有识之士,电告南京中央政府,提
了
把文
南迁以避刀兵之灾的意见。经
番周折,终于得到国民政府批准,北平几家存有文
的部门于1932年底商定派员
选文
,
急装箱南迁。除故宫博
院集中的13427箱零64包外,另有古
陈列所、太庙、颐和园、国子监,以及奉天、热河两行宫等
文
6066箱,由国民政府委托故宫博
院派员
起将其南迁——这
是中国近代史
著名的第
次国
南迁
行
。1948年底,这批
中的相当
部分
品随蒋介石政府迁往台湾,成为台北故宫博
院的镇院之
。
由北平南迁的文先运到
海暂存,同时利用南京朝天宫旧址,修建故宫博
院南京分院
期存放。因南京分院只能容纳原北平故宫运
的文
,
同运往
海的其
部门如太庙、颐和园等原有6066箱文
无
存放,经蔡元培倡议,于1933年4月在南京成立了国立中央博
院筹备
,暂时接管这批文
。中央博
院隶属
育部,办公地点设在
鸣寺路1号,在中山门半山园征地12.9公顷,原拟建
文、工艺、自然等三
馆,
因时局关系,仅建
座
文馆(即
南京博
院
殿)
仓皇撤离西迁。
中央博院筹备
成立
,蔡元培
任第
届理事会理事
,傅斯年为筹备主任,延请翁文灏、李济、周仁分别为自然馆、
文馆和工艺馆筹备主任,并确立了“提倡科学研究,辅助公众
育,以适当之陈列展览,图智识之增
”的宗旨。同年10月,国民
中央政治会议第377次会议
决议,将北平古
陈列所(南按:1914年袁世凯政府设立)迁到南京的文
付给中博筹备
。1936年,再度把原国子监(南按:1912年成立的北京历史博
馆所在地)、颐和园等
迁往南京的文
,全部
付给中央博
院筹备
保存。这两批文
入库,
但成为正
于襁褓中的中央博
院筹备
藏品的基础,同时也奠定了其
在文博界举足
重的
腕级地位。
除政府明令发的南迁文
,中博筹备
自成立之始,就有建成
个实至名归的国家乃至世界级博
院的构想,于是开始从私
收藏家手里征集文
。1933年10月,在蔡元培、叶恭绰、李济等
的共同努
,以3.4万元的价格,购
了闽侯何叙甫绘园古
两千余件。再
,随着
断收购、
和派员主
到田
行考古发掘,中央博
院筹备
很
集中起全国第
流珍品约30万件,其中包括绘画中的《历代帝
像》《唐明皇幸蜀图》,铜器中闻名中外的毛公鼎等稀世珍
。1934年7月,中博筹备
主任傅斯年因兼职
多,决定辞职,由李济继任,原安阳考古发掘队队员郭
钧任总
事,工作
员有王振铎(天木)、赵青芳等。
也就在这年,开始成立中央博
院建筑委员会,特聘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为专门委员,
行初期筹备建设规划,并向全国建筑界
士征集建筑方案。建筑委员会成立以及梁思成的介入,是李济继与梁启超、梁思永共事之
,又
次与梁氏家族成员密切
作。1935年,著名建筑师徐敬直设计的方案当选,
徐氏会同梁思成将方案稍加修改,建筑外部仿辽代宫殿式,
部结构则中西
璧,使整个建筑群
有独特风格和磅礴的气
。按照国民政府“把中博建成亚洲乃至世界
流博
馆”的规划和设计方案,1936年第
期工程开工,以中博筹备
为代表的业主与德国著名的西门子公司签订
同,由对方提供建筑材料,并负责安装电梯、电话及排气扇等当时世界博
馆中尚属珍稀的通信、通风等
流
科技设备。意想
到的是,1937年7月起,由于卢
桥事
爆发及
寇
举入侵
海,南京告急,第
期工程刚刚完成四分之三(
文馆)即被迫
工,所有
员连同收藏的稀世珍
,开始了又
次历史
最为悲壮的
迁徙。
卢桥事
爆发当天,中央博
院筹备
员在李济领导
,把
部分书画等珍品秘存于
海的
业银行。
海战事
起
,李济负责押运史语所60余箱中西文杂志及善本书抵达南昌农学院,随
迅速返回南京,同故宫博
院院
马衡等
起,商讨之
由北平迁往南京
批文
的转移办法。协商的结果是,文
分三批运往川、陕、甘等地。
据各自的分工,这年10月中旬,李济奉命押运中央博
院筹备
保存的100余箱国
级文
,乘船沿
江赴重庆秘藏。工作
员随船撤离南京迁往重庆沙坪坝暂住。当
切安排妥当
,李济又急如星
地赶往
沙与史语所同
会
。此时已是11月
旬,中央研究院迁
的史语所、社会学所等几个所已基本安顿
。当得知梁思成
家从北平迁往
沙
,李济决定登门拜访,在梁思永带领
,二
到了梁思成
家的临时住
,自此
有了离别
再度相会的机缘。
此时,主客方都没有意识到,随着这个机缘的重新聚
,梁思成
家与李济
家及其所在机关,
起度
了漫
的九年流亡生活。
华北沦陷
沙临时
学和中央研究院几个研究所,于圣经学院陆续安顿
,沦陷区
批机关单位
员、知识分子、工
、商
、难民、乞丐、流氓、无产者等等各
,
样纷纷向
沙涌
,整座城市已呈
为患、混
堪之
。而每
股难民
的涌入,都标志着
线战场国军
断溃退以及
片国土的连连丧失。
1937年9月20,华北重镇保定失守!
10月10,石家庄城破,
军开始向黄河沿线急速推
,整个北中国陷入
危急!
10月11夜,在南京的傅斯年给远在美国的胡适书写密(confidential)信,对国
政治、军事
形
了如
披
:
1.国抗战之意识有增无减,老百姓苦极而无怨言。
海
敌兵士,真是再好也
能了。这次最可佩的是革命军将士,最无聊的是南京官僚。太子(南按:指孙科)有排德、意以
取信于苏联之说,为General(南按:指蒋介石)
训
,以
们也消声了。王陆
因在dugout(南按:防
洞)
女
,被免职。外部之吴司
亦以逃走免职,这是差强
意的。
2.两广对兵助战之卖
气,可算
百分。广西军
批北
,全省总
员,广东军在
海战
、伤数万
,看
历年的“
事问题”算
扫而
了。阎、韩亦皆好,如理想,阎
奋勇(南按:指山西省主席阎锡山,时兼任第二战区司令
官),韩至最近亦奋起(南按:指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时兼任第五战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只是那些杂牌军如东北军、二十九军,太
好生打了。
3.海方面,今
之战线
致与先生走时差
多。
月十七八左右曾有
度危险,General
自
马,转危为安,并且
段。北四川路
段,北站、江湾仍在
们手中,浦东只是
比武,敌未能登岸。此
线中,
们是以血
抵抗飞机、
,
消说
伤之多,数目听到吓
。但千古未有之勇敢,完全表现。这是抗
训练之
成功。
4.
5.津浦路糟透了。二十九军闻声即跑,战失静海,闻汽船而失马厂,敌以数千
驱直入,
们十七师
知何在,冯指挥
。幸广西军
批已开
,韩亦
了(以
谣言甚多,
方明
,昨
韩
手令
全省公务员至
抵抗,韩亦以
兵
)。目
此
路将由李宗仁及韩指挥决守黄河北岸,李
致三、四
可至
方。
云李、韩
错。此线现战于平原。
6.平汉路也到
塌糊
。刘峙已革职查办,目
调冯指挥。此线现在石家庄打着。
7.晋绥局面皆于刘汝明二十九军也。刘乃
准汉
,最初
绝汤恩伯入察,
汤守南
,彼在
方溃退,以致中央军
吃亏。刘退之
,傅作义
援,到张垣则
地
旗,皆汉
之信号也。傅乃退,转为刘军缴械。刘军沿路缴傅、汤诸军之械,直溃到山西。李
膺又
行,于是
同
守。但
老阎
拼命,打了几个
胜仗。倭寇乃括
蒙伪军共约十八万
犯,沿
城各
皆
,遂失茹越
,而贼直入矣。但中央军八师
已赶
,老阎卖气
,八路军(共)在
面作游
战。
约山西可以支持
子。可惜刘、李二贼,否则燕山天险,岂易于此哉?[3]
云傅斯年是文
秀才中少数几个懂军事的
才之
,此言
差,从
对全国繁
复杂的军事形
和各军将士心
的了解分析可见
斑。
1937年8月1,蒋介石令派绥远主席傅作义为阎锡山属辖的第二战区第七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为
敌总指挥,从绥远和山西向张家
增援。同时,军事委员会设立保定行营,任命徐永昌为主任,林蔚为参谋
,督巡河北省区战事。8月6
,蒋介石同意将二十九军扩编为第
集团军,任命宋哲元为第
集团军总司令,刘峙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分别负责指挥津浦路和平汉铁路北段与敌作战。傅斯年在信中所说的“准汉
”刘汝明,当时被编入第二战区司令
官阎锡山手
,
任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傅作义为总司令)兼
四三师师
,另兼察哈尔省主席,直接指挥的部队为两个师
个保安旅(第
集团军其
部队在河间、
名
带阻敌)。由于刘汝明军阀割据心
甚重,
心想保存实
,与阎锡山、傅作义、汤恩伯等将领
作并
融洽,遂致绥察晋
线战事
塌糊
,最终导致张家
、南
等战略
地相继失陷。
☆、第31章 流亡岁月(2)
就华北形论,按照国民
军事委员会部署,先行巩卫南
,使战局形
趋于稳定,而
立刻发
对张北、商都的
,
其着重于张北的争夺。但刘汝明对于张北汉
的逆袭,竟延迟
始行
,而且当
至张北城边时,又复误信伪军首领李守信之请
,请其缓兵
,即可反正云云。就在刘汝明犹豫
决之时,
军纷纷调兵援守张北,并以李守信为
锋,向刘部反袭,张北
线形
陷入混
,直至导致张家
与南
两
军事重镇相继失陷。
山西省辖境天镇、阳在张家
以西,
同以东,它
但是山西的门户,同时还屏蔽着绥远的东南。而它的西南是柴
堡,从这
带直至
同,由晋军六十
军军
李
膺率部把守。当南
危急时,晋军总首领阎锡山接到急电,曾
令李
膺率部由柴
堡
援南
,可是李氏
但抗令
救,反被
军从柴
堡
所吓,退走天镇、阳
。
军占领南
与张家
两镇和
通咽喉,察哈尔全省很
被其控制。于是,
军复以张家
为
据地而
同与张家
之间的军事
塞天镇、阳
,叩山西之门户,以取
同。在这关乎民族存亡的
急关头,李
膺依然消极抵抗,致使天镇于9月8
失陷。第二天,
镇告急,孤山与
和相继陷入危急。与此同时,
军的另
路则用七辆坦克冲
李
膺司令部所在地阳
,李氏率众参谋
员
逃,阳
随之沦陷。13
,
同陷于敌手,晋省门户洞开,敌军
队
马分两路向
地扑
,
太行,叩雁门关。时分兵驻守阳
、蔚县、广灵、灵邱、涞源等平汉与平绥路间唯
可连接地带的刘汝明部,见
寇气
汹汹,纷纷溃退,致使局
江河溃堤,
可收拾。虽有中共指挥的八路军林彪
五师在平型关对
军予以沉重打
,但仍未能阻止敌
南
的步伐,
有“天险”之称的雁门关于9月27
弃守。
当此之时,能给予中国以弹支援的列强只有苏联
家,而由苏联运往中国的线路有二:
条是经外蒙古、
蒙古、山西
同至
地;
条经新疆、甘肃、陕西,连接陇海路。如果
同、雁门关失守,太原自是难保,中苏
械运输线即被掐断,这对
战正酣的
海战事乃至以
整个中国的持续抗战,无疑是致命打
。对此,蒋介石闻讯极为震
,其悲愤
扼之状从14
蒋氏
记中可以看到:“阎之罪恶甚于宋之(失)平津,其为无胆识,
至于此,实为梦想所
及也,可
之至。对于苏俄之运货
通更生难矣。”
为保述通
被斩断,蒋介石遂有加强
海战事,以
引
军主
,保住中俄运输线的作战计划。
蹲守在山西老巢的阎锡山同样知
同与雁门关失陷对三晋和中国全局抗战影响之巨,盛怒之
命
将败军之将李
膺押解至太原,
了个挥泪斩马谡,以振军纪。10月3
晚,李
膺在太原被
决。未久,蒋介石
令对刘汝明撤职查办。[4]
雁门关失守,军随即突破晋军阎锡山部设在晋北的
城防线,
太原以北的忻州
塞。为挽回颓局,阎锡山
令驻忻
晋军严防
守。于是,
方展开血战,阵地多次反复易手,争夺持续20余
。
军消耗兵
达两万余
,晋军更是伤亡惨重,第九军军
郝梦龄、第五十四师师
刘家麒等将领阵亡。
战中,
军源源
断地增兵,并伴随
烈
步步
,晋军终于
支,败退太原。自此,整个晋北沦入敌手,风景名胜五台山等殿宇庙堂
并遭到
毁
。
10月13,石家庄彻底沦陷,
军第
军团沿正太铁路线向三晋
地推
。蒋介石立即
调第
战区两个军团,由第二战区副司令
官黄绍竑指挥,
速赶至
子关增援晋军。
10月29,南京国防最
会议正式决定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并对外公告,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政府和军民
期抗战,决
屈
于倭寇的坚定信念。
11月5,河南安阳沦陷。
军的铁蹄踏
了这座历史古城,随军而至的
本“学者”窜到小屯殷墟遗址,开始明
执仗地
肆盗掘、劫掠地
文
,小屯四周被掘得
目疮痍,
片狼藉,
批地
文
被
军劫走。
11月8,阎锡山弃守太原,三晋
部落入敌手。
11月11,淞沪战场
的国民
军队已苦苦支撑达三个月之久。此次战役,中
方共投入兵
约103万
,
本
用了28万海军陆战队与陆军
锐部队,挟4艘航
舰、34艘
型军舰、400余架飞机与近400辆战车,与约75万中国军队
行了
场
惨烈的
兵团会战。中
方
伤俱重,
方阵亡达10万
,中方阵亡约30万。以规模与
伤
数论,此次战役是整个二次世界
战中最
型的会战之
,无论是
闻名欧洲的诺曼底登陆,还是太平洋战场的硫黄岛
血战,都无法与之匹敌。由于装备与兵员素质等诸方面的差距悬殊,中国军队在苦战三个月
伤亡
重,
能敌,被迫从苏州河南岸撤
。
11月12,远东最
的海港城市
海失陷,
军转而围
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
时刻。
在如此关头,国民
的主和派又冒
头
,
主讲和。原坚决反对和议,并
主逮捕主和派鼓吹者胡适的司法院院
居正,此时见华北与
海等地沦陷,转而
主向
方
和,并公开宣称:“如无
敢签字,彼愿为之!”[5]11月21
,蒋介石
理南京战守事毕,面对居正等
帮外强中
、见风使舵的政客
蛋,哀其
幸,怒其
争,慨叹
:“文
老朽,以军事失利,皆倡和议,而
级将领,亦有丧胆落魄而望和者。呜呼!若辈竟无革命
神若此,究
知其昔
倡言抗战之为何也。”[6]
12月7晨,蒋介石偕夫
宋美龄
往中山陵拜谒,因悲怆
甚,当场晕倒,随众惊骇。稍事休息,蒋携夫
匆匆回寓,继而飞离南京
往江西继续筹划战事。
炸弹落到梁家
国难当头,民族危急,流亡到沙的知识分子同政府最
领袖
样,从
心
生发
种悲愤
织的
愫,这种
愫又迅速铸成哀兵必胜、置之
地而
生的坚强信念,
种与国家民族同生
共患难的英雄主义气概,于这个群
中迅速蔓延、升腾、
开
。这种令
热血翻
、
魄
的
愫和气概,梁思成、林徽因的女
梁再冰几十年
都记忆犹新:“那时,
的许多老朋友们也
到了
沙,
们
多是清华和北
的
授,准备到昆明去筹办西南联
。
的二叔梁思永
家也
了。
家常到
们家
讨论战局和国
外形
,晚间就在
起同声
唱许多救亡歌曲。‘歌咏队’中男女老少都有,
总是‘乐队指挥’。
们总是从‘起
,
愿
隶的
们!’这首歌唱起,
直唱到‘向
走,别
退,生
已到最
关头!’那
昂的歌声和那位指挥的严格
的
神,至今仍像
簇
会熄灭的
焰,燃烧在
心中。”[7]
既然战已燃遍
江南北,国军丧师失地,节节败退,
沙自然
是世外
源。
海沦陷
,
军
面围
南京,
面派飞机沿
江
线对西部城市展开远程轰炸,
沙即在被
范围之
。
久,梁思成
家即遭到了敌机炸弹的
烈袭
,灾难
临。
1.南渡北歸(增訂版)(全集) (鐵血小説現代)
[5911人在看]2.校花令鹏婿記(NPH 高H SM) (高辣小説現代)
[3891人在看]3.重生空間矫矫媳 (耽美小説現代)
[9403人在看]4.妖怪與人 (近代現代)
[3192人在看]5.我的妻子是英雄 (遊戲競技現代)
[2442人在看]6.騎士征程 (同人小説現代)
[7402人在看]7.都市極品大亨 (位面小説現代)
[8975人在看]8.少年縱橫家 (練功流古代)
[7647人在看]9.我的够老公 (高辣小説現代)
[7835人在看]10.獨家小甜心:惡魔,要粹粹(總裁小説現代)
[4417人在看]11.她的左眼能見鬼
[4922人在看]12.簽到就獲得隨機獎勵 (老師小説現代)
[2404人在看]13.武盗名人堂 (同人小説古代)
[6951人在看]14.我真不是魔神 (末世小説現代)
[3139人在看]15.第一序列 (職場小説現代)
[4732人在看]16.末世主神 (喪屍小説現代)
[8277人在看]17.天夢説 (位面小説現代)
[3789人在看]18.穿越之意外夫君 (獨寵小説古代)
[1556人在看]